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第一次教学科技工作大会上的报告

 本站   2015-05-25 10:28:32    


各位老师:

受校委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学校近两年来教学科技工作情况及今后两年教学科技工作设想。

一、近两年来教学科技工作回顾

过去的两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中共常德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于2014年4月升本成功。现将过去两年的主要工作和成绩回顾如下:

(一)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过去一年学校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管理文件,主要包括《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籍管理细则》等10个文件。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促进了教学工作规范运行。

2.狠抓督评整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两年来,我们狠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教学督查。坚持每学期两次教学检查,开学初检查教师的课程教学安排、备课情况和上学期的阅卷登分情况;期末检查教师的教学手册、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这两次检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促进了教学过程更加规范。

二是评教评学。坚持领导、教师听课评课、学生评课和教师评学制度。

三是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每个学期学校教务处都组织了观摩课、比武课或示范课,很好地发挥了高水平教师教学引领作用,发扬了青年教师教学比拼精神。

四是及时做好整改工作。两年来每个学期校院两级都召开教学工作座谈会,广泛了解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单位,同时还督促他们进行整改。在这方面做得主动积极的有农林科技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

(二)加强专业建设,探索专业集群发展特色

1.加强专业集群发展、构建专业地方特色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突破单专业发展的模式,增强专业集群发展意识,以工、农两科为重点,促进了工、农、经、管、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2014年我校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园林”、“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和“食品加工”、“农业技术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科专业,2015年教育部又批准我校新设“环境设计”、“汽车服务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两年来我们探索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成功申报了“水产养殖技术”、“园林技术”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集群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好势头。

2.加强教研室建设,夯实专业建设的基础

教研室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科研的最基层单位,教研室工作的开展对学科专业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质量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教研室工作落到实处,去年学校先后对全校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27个教研室的结构更加合理,教研室主任的职称、学历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年来,教研室加强了制度建设、加强了教研教改、加强了科技工作,为新办专业制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为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的体系作出很多的努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人才的技术培养

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两年来,通过每年较大幅度地增加人力财力的投入,加上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多次专项拨款支持,我校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学校目前共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25个,校内外固定实习实训基地75个,校企合作单位49家。已建成水产养殖实训基地400亩,园林温室大棚3000平方米,园林实训基地140亩,丁家港油茶基地3000亩。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达4258万元,生均6160元;教学用计算机2850台,每百名学生占有41.2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2634座,每百名学生占有38座。各类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2.实践教学管理逐步规范

我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人员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形成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实验实训中心和各教学单位分工合作,促进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得实验实训开出率逐年提高。目前各专业实验开出率都在80%以上,近一半实验开出率达到95%,实践教学管理迈入了规范轨道。

3.加强应用技术培养

为了加强学生的应用技术培养,农林科技学院通过采取对校内基地划分地块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开展实验和实训,取得了好的效果。设计艺术学院建成“意心影视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为学生做好产学研用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万路达物流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师生运用现代物流管理中运筹学路线优化理论解决了该公司甩挂运输场站设计与甩挂运输路线优化的问题,为该企业申报国家第三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获财政补贴1000万元作出了重要贡献。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了“学生科技协会”、“机器人活动小组”、“数控加工活动小组”,并安排专门的老师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指导,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以学生团队的模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接受社会项目,很好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各学院(部)在加强学生应用技术培养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为了建设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学校制订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引进人才管理暂行办法》,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通过外引内培,在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4年以来,学校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38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人;引进兼职教师副教授13人、教授6人。

学校注重对教职工的在职培养。去年我校共组织了48位新教师参加校内岗前培训,4位教师参加省内举办的技能培训,送培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8人。还为13位教师办理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申报工作。两年来,有李中惠等20多名教师分别晋升了副教授、讲师和实验师等。

目前,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其中,承担本科各专业教学的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本科教学教师总数的6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本科教学教师总数的35.5%。另外,我校还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注册会计师33人。师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工作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升本之前我校科研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升本之后,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1.科研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两年来,学校先后建成省、市、校科研创新平台13个,其中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常德市协同创新团队1个、校研究所10个,已初步形成了“省厅——学校”两级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为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科研项目立项数量显著增加。两年来,我校先后获批国家农资委成果转化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8项、省级创新团队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2项、省林业厅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目55项,年科研进账经费达70余万元。

二是科技创新成果明显增多。两年来,我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7篇(其中SCI、EI收录2篇),出版著作或教材6部,授权专利25项。

3.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了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两年来,学校先后与常德市林业局、金健米业、湖南大自然茶油公司、常德市博泰机械制造、常德市园艺花卉行业协会等30余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签订了产学研用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二是发挥校办企业作用,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两年来,依托校办企业——湖南同飞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鼎城区丁家港乡杜家冲建设良种油茶5000余亩,建成林下经济1100余亩,以油茶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油茶规范化高产轻简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及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

4.学术氛围日渐浓厚

一是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油菜大王沈昌健、常德市科技局局长赵星、湖南文理学院梅晓勇博士等50余名专家或领导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专题指导,参与师生近10000余人次。

二是积极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两年来,先后组织了30余名教师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受益学生达10000余人次。

三是大力推介教师外出参与学术交流。两年来,先后派送谢鹏博士、胡玉林博士等30余名教师参加中国林学会学术年会等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

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我们更好地开阔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氛围、优化学术环境、拓展科技资源、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今后两年教学科研工作设想

老师们,过去的成绩只是我校今后发展的基础,学校升本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也给学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3年内我们将要接受首批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点评估和5年内将要接受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两项评估都将检验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指标为规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突出抓好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努力构建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创业、就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我校建设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术型地方民办本科院校。

(一)牢固树立本科意识

本科意识是由办学的本科层次决定的,它主要包含如下内容:1、办学层次意识。从国际通行由低到高的七个办学层次来看,本科教育是第五个层次,这个层次有着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责任和使命。2、人才培养目标意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等。3、师资队伍构建意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指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比例大于百分之五十,主讲教师中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等。4、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意识。5、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及学术交流的意识。6、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意识等。

树立本科意识对专升本的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校领导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党和国家赋予我们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的老师要树立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思想,我们还要打开视野,要在本科教育的国家视野和国际视野下来审视我们的学校,正确看待我们的学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校教职员工本科意识的树立与升化,才有利于教学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健全教学科技工作规章制度

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学校董事会、党委会、校委会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贯彻国家和湖南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等有关规定,认真制定我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等。教务处、科技处和督评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科技工作制度和迎接两项评估的各种办法及操作程序。

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要围绕教学中心建立健全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规章制度。做到工作规范、管理规范,为教学科研提供最好的保障和最大的推动力。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使人才培养对接好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

一是要明确专业建设的结构目标。我们要根据国家对湘西北地区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战略和环洞庭湖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以服务于地方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整合“鱼米之乡”农业品牌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农学门类专业为特色,以工学门类的机械类和农业工程类的专业以及管理门类中的农业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为优势的农、工、管专业集群。

二是要努力实现专业建设的数量目标。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定位,到2018年,我校本科专业将达到18个,在校本科学生达到6000人。目前我校共有7个本科专业,在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我校每年必须申报并获批3-4个本科专业,这样才能使本科专业的数量目标得以实现。

三是坚持专业科学发展。一方面要根据全省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现状,建构我们学校与之错位发展、补充发展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专业集群发展意识,建构以专业集群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

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价机制。积极开展人才市场调研和用人单位人才适应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改造,优化专业结构。

五是加强课程建设,落实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要根据本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课程发展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教务处要制订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各学院(部)要制订本单位课程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今后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使学校所有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努力使各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达到学校优秀课程标准,至少有一门课程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实现省级精品课程的突破。

 (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今后两年,我们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是以实验实训项目按时完成的目标来带动实验(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要按本科专业开办的先后顺序,使实验室建设依次达到合格标准。与此同时,要以实验(训)项目形式申请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促进重点实验室建设。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配齐各专业实验(训)技术人员,并且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要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一方面要修订过去已有的实验(训)教学制度,另一方面要适应本科办学发展制订新的实验(训)和实习的有关制度,提高实验(训)和实习的管理水平。四是要建立实验(训)室建设评估机制,加强对实验(训)室建设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建设结果的评价。五是要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的创新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校外物质条件和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校价值,提升教师价值,提升学生价值。同时对学生开放学校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机会在实验室做实验、训练。也要将学校实验(训)室对社会开放,争取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统一,与科技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统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够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校教师队伍还不适应学校的办学发展,主要表现为:

专任教师队伍年龄老少偏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职称偏低,中年教师中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比例太小,难以担当学科专业建设带头人的重任;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多数没有本科教学经历,他们需要时间克服困难,实现适应本科教学的转变;适应本科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太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不够稳定等。

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状况,依据我校的本科办学规模,对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相关指标要求,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今后两年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要引进硕士和博士,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二是每个本科专业要引进或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2-3名,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带头人。三是督促现已聘请的正副教授带好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地胜任本科教学,提高科研水平,取得科研成果,成功晋升副高以上职称。正副教授指导青年教师要给适当的工作量,要落实责任制。四是要有计划地将具有讲师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安排到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去锻炼,以此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五是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师德师风。

(六)加强教研室建设,保障教学科技工作落到实处

教研室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今后两年,在加强教研室建设方面,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根据本科专业的办学发展,进一步调整教研室的构成,基本做到课程教学、科技研发以及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在一个教研室协同发展。

2.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修订和新建《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与规范》、《正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工作职责》等。每个教研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室主任要根据学校已出台的《开展教研室争先创优活动的决定》的精神,带领全室教师全面履行教师职责,争创校级和省级优秀教研室。

3.建立教研室之间的协作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组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以教改和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和社会经济活动。

4.建立和实施教研室工作评估制度。一是各学院要对本院各教研室加强领导和督查,二是各教研室每年要根据学校已出台的《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研室评分表》做好自评和整改。三是学校每年检查一次教研室建设工作,每两年评估一次教研室工作。

(七)加强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日常管理是规范教学过程,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推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校今后两年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中,要坚持三条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过程化原则,也就是要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第二要坚持精细化原则,也就是要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第一要务,做到管理及时到位,要排除干扰,纠正偏差,使教学过程的流动向着正确方向快速行进。第三要坚持规范化原则,也就是要做到按章办事,使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学校的既定标准。

今后两年我校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要做好如下几件事情:

1.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升本一年多来,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本科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但还不健全,制度建设的任务还很重。教务处要承担学校层面的教学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各学院(部)要相应地建立符合学校管理精神,又适应本院(部)各专业教学的管理文件。做好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的结合,有力地促进校院两级管理的责任落实。

2.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一要贯彻“学习自由”的现代教育观念,要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应用技术性课程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大学生选课的自由性份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发展的积极性。二要探索与构建“创新自由”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要处理好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性课程与专业示例课程以及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自主性课程的多方关系,为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创新学习拓展更大的空间。三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增强与课程等质的创新业绩的学分认可度,从制度方面保证学生在学习与创新上的自由度。

3.抓好本科学科竞赛工作。省教育厅为了促进专业教学,培养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举办了本科院校参加的12项学科竞赛,我校作为新建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今后两年必须参加这些竞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十二项学科竞赛的深刻意义,特别要认识这些竞赛的成绩是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可比性重要指标,与学校的办学声望密切相关。教务处要做好参加12项学科竞赛的整体规划,各学院(部)要作好本科专业参赛的具体方案,招生就业处在招生时要注意招收相关单科成绩好的学生,及时发现苗子,以备今后培养参赛。在这12项学科竞赛中,我校要努力走在同期升本的其他学校前面。

4.抓好基本教学管理工作。我们要抓好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考核环节的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等。

抓好基本教学管理,要重点解决目前较薄弱的学生成绩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要尽早建立学生成绩管理和评教系统。

5.配齐教学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我们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一是要合理构建教务处的科室,配齐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各学院(部)教学管理人员。二是要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三是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校内外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八)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应用技术研发水平

1.以实施“教授、博士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

一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引进年轻有为的正副教授20名,博士20名,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带头人。

二是加强青年学术骨干人才培养。学校将研究制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青年学术骨干培养管理办法》,面向广大青年教师遴选一批学术骨干,以三年为培养周期,通过学校资助一定数额研究经费、赠予一定数额的油茶产业股份和灵活考核教学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提供青年学术骨干潜心科研的条件,力争以最短的时间使他们成长为学校科研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三是凝炼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以“油茶产业关键技术”市级协同创新团队建设为龙头,引导各学院(部)凝炼具有地域特色的科研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组建以博士、教授等学术骨干为主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改变散兵游勇式的自发式科研现状。

2.以推进“高水平成果培育工程”为引领,提升科技成果水平。

一是健全与项目相衔接的成果培育机制,挖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志性成果,进行重点培育。二是着力提高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确保立项数量稳步增加。三是认真落实项目的实施、总结、验收和成果鉴定,确保科技成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3.以推进“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

一是着力抓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湖南同飞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木本粮油学院等平台,做好“经济林培育与利用”省级协同创新分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大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及林下经济复合种养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油茶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油茶生产先进技术,加快油茶深加工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力争使我校成为常德市、乃至整个中南片区油茶产业的领头羊。

二是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一方面,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做好科技成果尤其是产学研用合作成果和专利向社会应用的转化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中的作用。

(九)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教学科技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充分认识教学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科技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迎接两项评估,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是学校董事会、党委会和校委会要更加重视教学科技工作,加强对教学科技工作的领导。各部门、各学院(部)负责人不仅要重视教学科技工作,而且要研究教学科技工作,组织好教学科技工作,服务好教学科技工作。

二是发挥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凝心集力,积极开展教学科技工作。

2.加大投入,为教学科技工作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一是多渠道筹措经费,为教学科技工作提供财力支持。首先,学校要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落实教学四项经费和科研经费。其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经费支持。再次,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其他有偿服务,千方百计筹措经费,支持教学科技工作。

二是坚持勤俭节约原则,开源节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率。

3.建立完善督导考评体系

为保证教学科技工作有效开展,学校要更加重视督导考评工作,健全督评机制,配齐工作人员,做好对学院(部)的教学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做好对教师的教学科技工作考核考评工作,有力促进教学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加强教学科技奖励力度,改善教师生活待遇

(1)建立健全教学科技奖励制度,在教学方面设立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奖、优秀教研室(实验室)奖、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书育人奖等。在科技方面设立优秀科技团队奖,专利发明奖,科技成果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奖,SCI、EI、ISTP、CSCD、CSSCI收录论文奖,并且对以上各种奖项给予较高额的奖金。

(2)大力资助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科技项目,对省级以上立项给予充分的配套资金,积极扶持横向联系的科技开发与应用。

(3)分别制订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职责,进一步明确教学科研任务和要求,对不能履行基本职责和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教师,及时作出责成整改、低聘和解聘的处理。

(4)要逐年改善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增强其担任民办高校教师的快乐感和责任感,促进其以校为家,长期稳定地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努力工作。

同志们,我们学校还处于升本初期,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我们有不怕困难、顶住压力、奋勇前进的传统,更有破解难题、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能力,让我们在学校董事会、党委会、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把我们的大志向、正能量和真情感凝聚在学校的育人工作中,我们就能开创教学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就能为迎接学士学位点评估和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能创造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